漫步东坑内河专业股票配资平台,晚风轻拂,霓虹与星河同辉,人群在亲水步道上悠然自得——这幅生动的城市画卷,是东莞市东坑镇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三年来交出的幸福答卷。从环境治理到经济稳步增长,从乡村振兴到民生提质,这座小镇正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。
经济动力:工业强镇迸发新活力
东坑的经济成绩单令人瞩目。2024年,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35.2亿元,增长8.2%,增速排全市镇街第1,规上工业增加值139.9亿元,增长12.4%,固投增长16.9%,这几项关键指标均实现双位数增长。今年上半年,东坑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增长。
工业是东坑经济的压舱石。东坑通过培育东勤、新能德、正崴三大先进制造龙头阵营,东坑打造出3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基地。其中,东勤公司表现尤为亮眼,其人工智能服务器和汽车电子业务产值连续三年翻一番,成为全镇首个200亿元企业。
东坑经济不仅实现了“量”的突破,更实现了“质”的提升。从过去的“双轮驱动”到如今的“三轮联动”,东坑的支柱产业更加多元,产业结构更加稳健。
生态焕新:内河新生重塑城市底色
“过去经过内河要捂着鼻子跑,现在每天晚饭后全家都要来散步。”家住河畔的李阿姨感慨道。早些年,东坑内河还是淤泥堆积、水质浑浊的“问题河道”,而如今,河岸线已蜕变为集生态廊道、休闲步道、灯光夜景于一体的“网红打卡地”。
为彻底根治水环境,东坑镇斥资4.19亿元启动防洪排涝改造工程,通过河道清淤、截污管网铺设和生态修复“三管齐下”,有效改善了内河水质。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沿河景观设计:行人桥凌波而立,夜晚灯带勾勒出流动的光影星河,吸引了周边镇街居民专程前来夜游。
这场“生态革新”还延伸至村社区。在东坑的村社区,荔枝林与村道旁新栽的宫粉紫荆交相辉映,村民家门口的“四小园”(小菜园、小果园、小花园、小公园)让“推窗见绿”成为日常。
城乡融合:“丁彭黄”片区的美丽蝶变
位于东坑中心北部的“丁彭黄”片区,由丁屋、彭屋和黄屋三个行政村组成,总面积5.1平方公里。这里曾是典型的“空心”区域:老屋残破空置,环境脏乱,村落虽近却阻隔不通,雨天内涝问题困扰居民。
借助“百千万工程”的东风,东坑镇对三个村进行“一盘棋”统筹规划。片区合力拆除千余间危旧闲杂建筑,创新“镇企+三村”联合开发模式,投入500万元统筹统租闲置农房、美化外立面、强化招商运营。
在水生态治理上,东坑将各村池塘整治改造成漂亮的湖泊,扩容提升月明湖,打通湖与湖之间、湖与寒溪河之间的壁垒,让水流通起来、活起来,这一举措重塑了片区生态。
如今,“丁彭黄”片区已成为省、市“百千万工程”的“双料”典型村,市“百千万工程”名片之一。2024年,片区入选全省首批风貌巨变村落,“镇村企民”多元投融资模式成省级范例。
民生实事: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扩容
民生无小事。东坑镇在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过程中,始终注重提升美好生活“四大质感”,加速提升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文化等公共服务质量。
教育是民生之基。东坑创新“村建镇办”“镇建市办”模式,推动松实附小开学、东莞市第十二高级中学封顶,增加优质学位近5000个。东莞市第十二高级中学已在今年9月迎来首批新生,为全市新增学位约3000个。
东坑镇的民生改善不仅体现在教育领域,东坑加快构建“质感东坑”城市服务体系。推动建设高水平健康东坑,打造“家门口”优质医疗,东坑计划进一步促进品质医疗建设,实现首诊在社区,使品质医疗覆盖每一户家庭;2024年,东坑将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260元,全年发放低保、特困等补助金及津贴超700万元,解决民生微心愿1400多宗。这些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,让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不断提升。
采写:南都记者黄嘉丰专业股票配资平台
网配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